公职考试 ·

 国家公务员 

试题

试卷

资料资讯

首页 资讯中心 > 考试资讯  > 考试资讯详情

2025年国考18个高频问题

2024-05-30 15:15:24

418
0

2025年国考预计2024年10月启动,11月底笔试,提醒大家多多关注。向考生介绍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基本条件,供考生参考。由于2025国考公告暂未发布,因此以下政策参考2024国考公告,具体报考条件还以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政策为准。

一、国考报考基本条件(来源:2024国考公告)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二、报考条件高频18问(来源:2024国考报考指南)

1、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的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

答: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的,可以报考。

2、2024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报考?

答:2024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

3、2022年、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否能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答: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4、留学回国人员可以报考哪些职位?

答:留学回国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符合条件的职位。其中,2022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报考仅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留学回国人员报考的,除需提供《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和《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中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于面试前向招录机关提供学位和教育部门学历认证材料。学历认证有关事项可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查询。

5、应届高校毕业生是否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如果符合有关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可以报考相应职位。

6、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采取了哪些倾斜措施?

答: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中央机关设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可以单独或者综合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同时从中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当地户籍或者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

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7、《招考简章》中提出的学历要求应当如何理解?

答:对于2024届高校毕业生,应以其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对于其他人员,均应以其已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比如,《招考简章》中仅允许本科学历人员报考的职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不能以本科学历报考。

8、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

答:(1)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2)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3)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4)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5)在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6)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

(7)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9、哪些情形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

答:在省级及以上机关借调(帮助)工作的经历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

工作之后取得全日制学历的,全日制学习时间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

10、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在服务期内有被借调到县级及以上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就读全日制研究生等情形的,相关工作(学习)时间是否计入服务年限?

答: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在服务期内有被借调到县级及以上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就读全日制研究生等情形的,借调(帮助)工作时间和就读时间不计入服务年限。

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在岗服务时间累计不满一个服务期的,不能享受定向招考政策,不得报考定向招考职位。

11、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是否能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身份报考?

答:参加服务基层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以报考仅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12、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是否可以报考定向招考职位?

答: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可以报考定向考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定向职位计划。报考定向职位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应当于面试前,向招录机关提供国防部统一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出现役证书》(或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退出现役证书》)和国家承认的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复印件,并由县级及以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盖公章。

13、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答:省级及以上公安机关、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

市(地)级及以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一般为30周岁以下(即1992年10月以后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报考法医职位的,放宽到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以后出生)。

公安特警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为25周岁以下(1997年10月以后出生)。

司法行政部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线干警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一般为30周岁以下(1992年10月以后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报考狱医、心理矫正等特殊职位的,放宽到35周岁以下(即1987年10月以后出生)。

14、报考者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被地方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如何处理?

答:报考者在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被地方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应当如实报告情况,并终止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的行为,招录机关不再将其列为面试、体检、考察、公示或者备案人选。

15、报考资格条件中要求的各项资质(资格)的截止时间是多少?

答:除2024届高校毕业生取得相关学历、学位的时间一般截止到2024年7月外,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如政治面貌、学历、学位、基层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截止时间均为2023年10月。

16、资格审查工作由谁负责?

答:资格审查工作由招录机关负责。报名期间,招录机关对报考申请进行集中审查,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一般应当在报考者报名次日起2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资格审查贯穿录用工作全过程,在各环节发现报考者存在不得报考的情形或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招录机关均可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17、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招录机关根据有关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公布的报考资格条件、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审查意见包括“审核通过”、“审核不通过”、“退回补充资料”3种情形。

18、对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有疑问的,如何咨询?

答:报考者对《招考简章》中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和其他内容有疑问的,可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招录机关的咨询电话可通过《招考简章》和专题网站查询。

上一章 基层公务员指的是哪些人?

下一章 国考报名专业要求,看看能否报考呢

相关阅读

更多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南

国考:全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一般简称国考。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组织。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均为全国统一。 一、考试概况 考试流程 国考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试时间在11月下旬或者12月初。面试时间在来年2-3月份。每年10月-12月之间,国家公务员局会在专题网站上面发布国考招录公告,正式文件名称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xx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公告发布意味着明年的国考正式启动。 注意,这里有个"N+1年"的概念需要普及,因为国考从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到最后录用的流程是跨年度的,所以如果公告发布是N年份,那么这次国考指的是N+1年度国考。比如,2024年11月发布的国考公告启动的是2025年国考,公告标题也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以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组织单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 【报名时间】: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 【笔试考试时间】:2023年11月25、26日  【笔试成绩查询】:2024年1月 考试内容 根据国考考试大纲,国考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专业科目,只有报考某些单位,才会增加专业科目考试。 二、笔试考情 行测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国考行测试卷分为3套题,省部级、地市级、行政执法。其中,行政执法试卷是从2022年才开始出现。近年来,国考行测各科目的考情非常稳定。副省级试卷,考查135道题;地市级、行政执法试卷,考查130道题。3套试卷,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减去涂答题卡的5分钟,时间非常紧张,平均下来每道题用时不到1分钟。行测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5个部分。国考3套试卷大部分科目考情相同: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均考查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均考查40题。 三套卷子的区别在于: 数量关系,在副省级试卷中考查15题;在地市级、行政执法卷中均考查10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副省级试卷中,会考查文章阅读2篇,合计10题,文章阅读题型比片段阅读题型做起较慢;在地市级、行政执法卷中,不考文章阅读。 国考行测总体题目特征: ①国考作为全国最大的公考招录,题型和题目的设置,均为其他公考的标杆,题目中高难度。 ②行测三套试卷,对比来说,副省级试卷由于考查文章阅读多了5道题目,考试难度更大;地市级、行政执法卷,难度较小。 ③行测三套试卷,大部分题目相同,少量题目有差异,但考查知识点基本相同。 2024年国考行测题量分布 icon-img 申论篇 1.总体情况一览: 2024年国考申论题量分布 icon-img 2.具体考情分析: (1)主题特点 总体而言,主题选取偏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交叉结合; 副省:偏重文化、社会民生。 地市:偏重社会民生、政府管理类话题。 行政执法:专注于执法领域,考试主题较为明确。 (2)材料特点 ①材料字数:5800-8000之间,以6000字左右为主。 ②材料类型:案例为主。案例型材料为主,观点型材料在篇头或在篇尾点题。 ③材料范围:放眼全国,着眼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言论较多。 ④材料逻辑:常规型为主。 (3)题型特点 ①题目数量:五大题或五大六小题。 ②题型设计:题型以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申发论述为主。近几年国考申论无论是对策题的数量,还是总分值,都毫不掩饰体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另外,2020年国考副省和市地均新增对应用文写作的考查。 ③命题设计:一般题干限定材料范围。 三、面试考情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不同部门的组织形式及题量时长具有不同,具体情况可参考下表: icon-img
阅读全文 >

2024-05-30

5449
0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新时代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好学上进、开放自信,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实”字当头, “干”为先,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综合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谋划青年工作发展进步,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交出了合格答卷。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征程中,广大青年敢于担当、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与群众肩并肩、心连心,将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田间地头、乡村小道,交出了满意答卷。在攀登科技高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中,广大青年挑大梁、担重任,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学家精神潜心钻研,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关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敢为人先、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光辉形象。 青年正值风华正茂,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比较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往往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有的时候甚至会丧失方向感,在个人利益的得失权衡中斤斤计较,对未来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躺平”“佛系”也成为部分青年的现实写照。 【参考对策】 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秉持实干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阅读全文 >

2022-07-11

1839
0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导:分论点段旨句的优化

在申论写作中,谋篇布局,确定立意和结构是许多考生头疼的一个写作步骤。而在谋篇布局这部分中,写分论点段旨句是许多同学在考场构思中纠结的部分。那么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呢?认为只要把握段旨句的两个表达要求即可。 1.观点明确 作文就像一个组织,每个部分都有自身的“基本职能”,而分论点段旨句便是要能表明本段分论点的基本观点,做到“观点明确”。那么要想达到这个基本要求,首先需要明白“观点”构成有三个要素:主题词、角度、分论点关键词,能将这三者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例如主题词为“乡村振兴”,角度为“如何做”,分论点关键词为“培养新型农民”,那么分论点段旨句表达为“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培养新型农民”即可。 2.个性新颖 很多考生不满足于基本要求,希望能够有所优化,许多考试也确实在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文采上有所侧重,因此,考生们就必须要学习分论点段旨句的优化方式。建议主要积累一些优化的常见名词,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记忆,例如字数或者主题。例如按字数分:一字词--基、本、源、根;二字词——基石、号角、战役、引擎、罗盘、基础,关键,前提,核心;三字词——先手棋、助推器、压舱石、定盘星;四字词:现实之需、根本之策、应有之义、必由之路、治本之道。那么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便可进行优化,将“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优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或者“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培养新型农民”,亦或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实现乡村振兴”。
阅读全文 >

2022-07-11

1720
0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坚定绿色发展 实现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期盼。从雅鲁藏布江,到塞罕坝林场绿色地图;从北京冬奥会上冰水转换场馆,低耗能场馆,到绿色制冰,碳排放趋近于零。绿色东奥村都实现了高效能应用的场景。唯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稳定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才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 绿色发展之路,要理念先行。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形成长效机制,因此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成为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并且宣传报道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企业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经济发展中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除此之外,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群众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将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去发展,成为人民幸福的增长点,也成为中国最美形象画龙点睛之笔。让全社会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理念先行,营造整个社会绿色发展的好氛围。 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科技创新。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实现绿色高质量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产业耗能高投入、低回报的粗放型经济已成为民生痛点。因此,绿色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要向集约型,创新型转变,重点发展服务行业及绿色特色产业,并且加大对于人才的引进。因此推动绿色创新强国,让经济循环高效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要让政策倾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建设,推动生态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并且有了历史性,转折性的改变。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更多,水质更好,连星星也探出了头,环境保卫战在2022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我们不能停止于此,生态环境是场硬仗,持久战。要继续贯彻多元治理体系,突出政府的领导地位,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并且要加大监督,实现健康发展。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诗人眼中的自然之美,这样的美我们谁都不想破坏,也不能破坏,追求经济的卓越,也追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立在当下。
阅读全文 >

2022-07-11

1657
0
距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
2 2 7
4889
章节练习 - 分知识点依次复习备考
152995
专项练习 - 集中训练某章节或题型
152995
随机组卷 - 全真模板随机抽题测评
9677
高频错题 - 大家都踩坑了啥题

考试资料

更多

类比推理必备常识

0.91M

6人下载

定义判断必备知识

0.43M

3人下载

常考图推规律总结

1.67M

3人下载

行测送分口诀汇总

1.50M

3人下载

数量关系公式总结

0.26M

4人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14M

4人下载

考公50组必背词语辨析

0.59M

3人下载

行政执法类申论范文10篇

0.80M

3人下载

申论高效学习思维导图

0.86M

3人下载

常识判断考前必看知识点

0.74M

3人下载

距离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
2
2
7
  • 微信小程序

  • App下载

  • 联系客服

  • 公众号

  • 置顶

收起
AI备考服务
历史对话
新建对话

Hi,我是您的备考服务助手~

您可以问我有关考试的相关问题,很高兴为您解答哟~